宏观经济学-5(汇率 收支平衡 贸易赤字)

Author Avatar
WoodyXiong 5月 28, 2020
  • 在其它设备中阅读本文章

汇率

汇率的变化也遵循需求供给曲线

需求供给曲线

导致汇率变动的原因

  1. 两个国家不同的GDP增长率 GDP增长后,有更大的购买力,所以别国汇率走高
  2. 两个国家不同的通胀率 通货膨胀国家的货物要个别国定价一致(一价定律)所以别国汇率走高
  3. 根据利率变化,人们的投机行为 本国利率提高,吸引外来投资,本国汇率走高
  4. 进出口贸易 我们买日本车少了,就少了进口,就少了日元依赖,所以本国汇率走高

汇率历史事件

金本位制时代

在一战之前,大多数国家都奉承金本位制度即本国货币与黄金挂钩,如果一国贸易逆差,则需要动用黄金储备购买货币;相反顺差则赚取黄金。

根据大卫·休谟提出的观点:

  1. 如果一国一直贸易逆差,则本国货币减少
  2. 然后通货紧缩
  3. 相对于别国则汇率走低
  4. 有利于出口
  5. 逆差扭亏为盈

英国废弃金本位制度

  1. 一战结束后,旧的汇率不能反映货币的价值。
  2. 法国通货膨胀高,法郎被低估。英国的通货膨胀率较低,英镑被高估,导致法国贸易顺差大。
  3. 英国和美国损失大量外汇。
  4. 1930年,英国的黄金消耗极大,由于英国强盛,放弃金本位制度。
  5. 经济大萧条期间,通过提高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最终在1933年罗斯福放弃金本位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凯恩斯 vs 怀特)

  1. 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混乱,各个国家互相降低汇率以增加出口
  2. 大英帝国衰弱,需要美国救济
  3. 美国十分强盛
  4. 1944年布雷顿森里体系确立所有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
  5.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保美元影响力,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只有美国有一票否决权
  6. 建立世界银行给各国经济援助,总部也设立在华盛顿,只有美国有一票否决权
  7. 美国打完二战的强盛体现在这个协议,大英帝国逐渐衰弱,渐渐失去了对全球殖民地的控制

美国放弃金本位制

  1. 美国在中东以及越战花了很多很多钱,贸易赤字扩大
  2. 美国偷偷增发货币
  3. 遭到法国等国的挤兑,戴高乐开航母去取黄金
  4. 美国无法做到美元与黄金挂钩,尼克松在1971年废除金本位制

管制浮动混合制度

  1. 小部分国家例如日本、加拿大市场决定货币的价格,也可以系统干预
  2. 大部分国家采用美元或者一揽子货币的汇率政策,有些国家组成货币联盟例如欧盟
  3. 七国联盟因为美国的重大贸易逆差导致美元价值下滑会遏制他们的出口,所以同意购入大量美元来推高美元价值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反作用

乘数链接

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都会影响所有的贸易伙伴。例如本国收入下降,其他国的出口受阻,导致其他国的经济萎缩。

与各国协调财政政策越来越重要,假设美国想减少其对日本的贸易赤字,说服日本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短期内日本流通的钱变多,向美国进口的东西变多,使美国的贸易赤字减少,如果日本当时处于低通胀的经济衰退,可能会接受;反之日本若处于充分就业,此举必将导致通货膨胀,很可能会拒绝。

货币链接

  1. 为了抵御通货膨胀,美国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继而提高利率
  2. 投资者抛售欧洲资产,购买美国金融资产,美元升值
  3. 欧元贬值后,增加欧洲的出口,扩大美国的贸易赤字

这边有个抵消效应

  1. 为了抵御通货膨胀,美国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继而提高利率
  2. 欧洲为了抵消美国的利率,也提升利率
  3. 欧洲的利率提升会一直欧洲内部的投资,提高了欧洲衰退的风险

在封闭的经济中,货币供给的减少,降低消费和投资,帮助释放通胀压力。然而 如果货币供给的减少提高了国内利率,这会触发额外的资本流入, 这些资本的流入可能阻挠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因为它们会提高货币供给,维持较低的利率 较低的利率进而会增加货币的总需求。资本流入的增加也会使,美元的价值有增加的趋势 同时扩大贸易赤字。

我们在这里的底线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国内GDP方面的净影响理论上是不确定的, 需要依靠个案进行具体分析。然而,在例子中,我们需要明确的是 全球协调不仅在财政政策方面至关重要,货币政策方面亦是如此, 更真实的例子应该更突出强调这一点。同时,也突出了达成这样合作的困难。